close

看完這篇文章也了解不安全感的來源原來這麼不經意, 爸媽敎小孩還是不能大意!

文章出處:http://www.mdnkids.com/book_rich/index.shtml

 

  近年銀行及財金單位舉辦的兒童理財營場場爆滿,突顯父母希望孩子理財也要贏在起跑點,或至少不要養出月光族小孩的心理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課程中有些主題卻是「信用卡好好用」,換言之,銀行業者已提前向小孩展開行銷。因此,把理財教育的重責大任全交給提供商品的銀行,你能夠放心嗎?

  其實,父母才是影響小孩日後理財行為的最重要角色,因為兒童時期的人格發展,決定成人後的大部分行為。以下為兒童人格教育專家楊文貴,從人格發展角度來看0~12歲兒童該給予的理財教育,提供父母一些教養建議。

理財教育應融入生活教育

  楊文貴表示,孩子在成長中需有廣泛的生活經驗、人際互動及健康管理等等,理財教育應是持平放進孩子的生活教育中,因為影響日後理財、消費行為的關鍵,其實是孩子的人格發展,這才是父母對兒童理財教育的起始點及最重要的重點。

  以下是楊文貴特別針對0~2歲、2~5歲、5~8歲、8~12歲等4個階段兒童人格發展,對未來理財行為影響的看法,以及對家有0~12歲小孩的父母教養建議。

0~2歲
應建立安全感,避免未來消費無節制

  0~2歲嬰幼兒的認知主要是透過聽、看、吸吮、說話等感官,學習和外界接觸,這時期的兒童人格發展主要是安全感的建立,應該避免嬰幼兒產生和父母分離的焦慮。

  尤其是0~2歲嬰幼兒主要是以哭聲作為引起照顧者注意的訊息,為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只要嬰幼兒一有哭聲,雖不見得要抱他,但父母應細心觀察孩子的哭聲所傳達的真正需求,是尿濕了要換尿布、肚子餓了想喝奶或是其他需求或病痛,認真看待嬰幼兒的每一次哭聲及每一個動作。

  因為0~2歲的嬰幼兒時期人格發展能否建立安全感,是影響孩子一生理財及消費行為的最重要關鍵期。成人很多的過度消費行為,背後主因是極度缺乏安全感,很多購物狂即是因為這種早期人格發展偏差導致的後果,理性上明知道這樣過度消費不對,但內心就是不安,不斷透過消費行為建立人際關係,以尋求安全感。

  因此,鼓勵父母其中一方最好在孩子2歲以前在家帶小孩。因為自己的小孩只有自己最關心,才能立即反應、並處理嬰幼兒哭聲所代表的問題。其實,安全感的建立是有延續性的,人的一生在15歲以前,都很需要父母認真對待其需求,父母在這方面做得愈早、愈好,孩子未來在錢財的使用上將會是理性的,不會因為不安而亂花錢。

2~5歲
應培養自我管控能力、避免廣告誘惑

  2~5歲兒童已進入認知符號、建立自主性時期,對外界的探索能力加強,這個階段的兒童仍須在父母、師長陪伴下產生安全感,父母應提供豐富的環境,幫助他對外探索能力,並獲得成就感的滿足,而不是什麼事都幫他做好。例如父母應提早準備出門,以等待孩子自己慢慢綁鞋帶,而不是父母因趕著出門急忙替小孩綁好鞋帶。

  2~5歲兒童因獨立自主、探索外在的體驗,所形成的成長智慧,將會在人格發展上轉化為自我管理、管控的基本能力,將來不易受到外界刺激以及廣告誘惑,對於「錢是要被管理」的概念也會因此萌芽。

  在《EQ》這本書中也提到有關4、5歲孩童的分組實驗:一組是寧願立刻拿到、但只有一顆糖果;另一組是願意等一下,之後可拿二顆糖果。結果願意等待、以拿更多糖果的這一組孩童,經追蹤結果,不管是後來的學業、人際關係都比較好。

  因此,2~5歲孩童如能有效建立獨立自主性,減少對父母的依賴,會強化自我管控能力,長大後也比較不會產生偏差的消費方式及不當的理財行為。

5~8歲
應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的

  5~8歲仍是建立安全感及自主性的時期,此時父母最須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自主性幫他建立規範,讓他學會面對結果、處理結果的負責任表現。

  然而,現實社會的制式規範,卻可能扼殺孩子的自主性,在此呼籲學校訂定任何規範都應有彈性,讓孩子能心服口服,且孩子的個別狀況要被尊重,不能只用一條規則就管理所有孩子。

 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已經能認知「錢」的價值,此時父母最重要的是須讓孩子知道:「錢不是憑空而來,是要努力工作才能賺錢」的觀念。父母能給小孩零用錢,是因為父母工作賺錢才有錢,讓他們知道,未來是要回饋父母的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父母在教養小孩時,千萬不要採「家事有給制」,也就是應由全家人一起分擔的家事,不該以金錢來作為要求小孩做家事的交換條件;學業成就也不該以金錢獎賞,例如考100分給多少錢,以免扭曲小孩對金錢的偏差觀念。

  父母應該啟發小孩「要工作才能賺錢」的觀念,例如簡單的打工、幫家裡顧店等能產生利潤的付出,才能賺錢。

  楊文貴就曾和孩子談論每個人的工作獲得金錢的意義不同,例如學校煮飯的阿姨每小時工資90元,當老師的媽媽每小時工資260元,當醫生每個病人診療費收250元,假設1小時可看12個病人,那每小時工資是3000元,在聊天中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因專業訓練不同,賺的錢不一樣,藉此激勵孩子向上發展的概念。

8~12歲
應讓兒童思考未來生涯規畫

  8~12歲時期的兒童開始發展理性、邏輯、思考的認知能力,生活經驗更加豐富,是最適合教小孩生活上和金錢有關的事情。

  在不造成孩子負擔的情況下,父母此時可以讓孩子認識存摺,養成儲蓄習慣,概念性地向孩子介紹理財的基本觀念。

  不過,要教孩子理財,父母本身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。其實在孩子5~12歲期間,父母就是子女最好的理財教師,因為理財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體系,父母透過本身的日常生活行為,即已展示了自己的價值體系,無形中向孩子介紹自己的理財及消費態度,因此,這也是子女最易模仿父母行為、潛移默化的關鍵時期。

  在8~12歲時期,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時,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兒童思考未來的生涯規畫,也就是讓小孩認知: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天賦,未來在社會上具有競爭力,就能擁有更多的錢財,這就是積極的理財行為。

  尤其父母要特別注意,千萬別將小孩引導到「以錢賺錢」的錯誤方向。我們常看到的「兒童理財營」,往往太偏重於教小孩用錢去賺錢,而不是發揮自己的所長、用技能去賺錢。

  就教育觀念而言,對於正值國小及國中階段的孩子,父母應著重於建立孩子的人生目標及價值體系,也就是追求幸福。雖然所有的理財目標都是在追求人生幸福,但「有錢」並不見得和「人生目標」「人生價值」及「幸福」等劃上等號。

  而且過度強調金錢的重要性,會貶抑孩子心靈的安全感,因為錢財只是孩子人生中需學會管理的一部分,並非全部。

  楊文貴強調,以他擔任人文國小校長追求的三大教學目標,就是希望讓小孩做到喜歡自己、信任自己;尊重別人、欣賞別人;無窮的求知慾。

  如此一來,孩子對自己安心、信任,在使用錢財時就會理性,不會因不安而亂花錢;且由於正確認同別人的價值行為,就不會形成「你不跟我好、我買東西送你,你要跟我好」這種用錢買友誼的不當消費行為。而無窮的求知慾養成後,為了賺錢,孩子就會主動想學賺錢的技能。

 

0~12歲兒童理財教養體檢表

年齡

理財教育重點

父母教養注意事項

是否執行ˇ

0~2

建立安全感,避免消費無節制

1. 認真看待嬰幼兒每一次哭聲和每一個動作所代表的問題,並及時回應和處理

 

2. 鼓勵父母其中一方最好在孩子2歲以前在家帶小孩

 

2~5

培養自我管控能力,防止廣告誘惑

1. 幫助孩子對外探索能力,並獲得成就感的滿足,而不是什麼事都幫他做好

 

2.讓孩子學會等待

 

5~8

讓孩子知道錢並非憑空而來

1.讓孩子知道要工作才能賺錢

 

2.不該以金錢來作為要求小孩做家事的交換條件

 

3.不該以金錢作為小孩學業進步的犒賞

 

4.父母現在賺錢養你,未來孩子也要回饋父母

 

8~12

讓兒童思考未來生涯規畫

1.讓孩子認識存摺,養成儲蓄的習慣

 

2. 讓小孩知道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天賦及技能,就能賺錢

 

3.讓孩子了解「有錢」不等於「幸福」及達到人生目標

◎楊文貴 小檔案
學歷:美國肯塔基大學教育與諮商心理學博士,專攻兒童人格教育。
經歷:曾任國小教師、組長、主任合計12年,及師院助教、講師、副教授合計17年。
現任: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副教授,目前借調擔任宜蘭頭城人文國小校長,從兒童人格發展的角度治校,為教育界常觀摩的指標學校。
家庭:育有2子,現分別為國小三年級及五年級。

★本單元內容出自於Smart智富出版的《富小孩栽培手冊》一書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